來源: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:2022-02-18 10:53:11
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。作為“服役”60余年的漳村煤礦,如何在轉型中交出“真金白銀”的答卷?該礦堅持唯才是舉,全方位高端引領、深層次梯隊幫帶、系統化后續跟進,全力打造礦山“智力”引擎,為建設“精益高效、數智綠色、持續發展新漳村”蹚新路、開新局。
全方位引領
黨員領導干部是企業發展的領頭雁,是帶領和組織員工干事創業的排頭兵。漳村煤礦始終把“好人+能人”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基本要求,打破年齡、資格限制,廣開納賢之路,大力選拔扎根一線、作風過硬、成績突出,勇于開拓、善于創新、敢于負責的干部。
羅明坤是一名博士,也是漳村煤礦藍點創新工作室科研團隊負責人。3年時間里,他憑著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釘釘子的鉆研精神,先后完成《關于漳村煤礦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的思考》等多篇高質量技術論文,獲得行業認可。主導實施的“動壓巷道變形失穩機理與綜合加固修復技術研究”等多項成果取得突破性進展。由于出色的工作業績,被破格提拔為生產科科長,成為了獨當一面的“領頭羊”。
該礦堅持黨管干部,黨管人才,打造政治強、作風硬、懂政策、善經營、精專業的新型高素質人才隊伍。持續優化基層隊組班子結構,為技術過硬的“施工隊長”配置優秀的支部書記,其中 “創新+創效”的綜掘二隊隊長丁磊、“實干+能干”的開拓二隊黨支部書記張繼龍等一批學歷高、能力強的隊組帶頭人已成為生產線上的“標配”。
同時,該礦堅持“以真金白銀論英雄”,常態化采集、精細化分析、系統化檢視,對中高管理人員進行深度掃描、精準“畫像”。建立“剛性”優勝劣汰機制,進一步完善技術、行政職務“雙系列”培養選拔人才機制,暢通技術人才、管理人才、高技能人才相互轉化通道。
梯隊式幫帶
作為技術“大拿”,漳村煤礦調度室副主任岳書慶在退休前,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為礦山多培養一些專業技術人才。他堅持參加“干部上講臺,培訓到現場”活動,并以大師工作室為平臺,“互聯網+”為依托,聚集各隊組多名高級技師、技術員、機電愛好者,圍繞礦井生產實際進行技術交流和專題講座,形成一級帶一級,梯隊式傳幫帶。他的徒弟王喜民成長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,并擁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,技術成果更是枚不勝舉。
傳幫帶只是漳村煤礦深層次梯隊化人才培養的方式之一。該礦把準“關節點”,制定人才成長“路線圖”,做到既“解渴”當下又謀劃未來,使技術人才不斷代、不滑坡。按照“優秀人才優先培養、核心人才重點培養、稀缺人才定向培養”的思路,實施梯隊人才培養計劃,形成以專業副總、首席技師為第一梯隊;科隊長、班組長為第二梯隊;大學生、技術員為第三梯隊的“三級”梯隊培養模式。在此基礎上,按照“干部上講臺,培訓到現場,服務到基層,幫扶到崗位”的原則,抓實礦層面的精準培訓、抓好隊組自主培訓、抓牢崗位實踐培訓,形成全方位、全過程、全鏈條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。
系統化跟進
對于招聘的大學生,漳村煤礦堅持“刀在石上磨,人在事上練”的原則,把他們安排在基層一線鍛煉。男生下井,女生分配到選煤廠、選矸車間等崗位。
32歲的趙凱、31歲的馬明城、28歲的張涵,都為主體專業,于2013年、2014年和2016年到綜采、開拓等一線隊組工作。因為扎根一線,踏實做事,相繼被提拔為隊組技術員和主管科員。
育才更備才。該礦對大學生開展多角度創新培養,做到政治上關懷、工作上支持、生活上關心,為他們施展才華創造有利條件。實施大學生 “蹲苗”行動,通過培養,優先提拔、優先重用,讓他們逐步成為隊組技術員、管理骨干,進一步推進隊組“強身健體”。
同時,該礦創新導向,采用公開競聘選人用人政策,將“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”的優秀人才選拔到重要崗位上來,提高了選人用人的科學性、合理性、全面性,激發了員工干事創業熱情。
該礦還分類建立后備人才信息庫,為優秀大學生量身定制成長計劃,實行動態管理、實時更新、有進有出,讓有能力、有干勁、有激情的大學生脫穎而出。
(文 李輝)
責任編輯:崔婷婷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,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
直播潞安APP
微信公眾號